每年的9月都踏入小朋友「長假後遺症」的高峰期,小朋友可能會出現由無形壓力引發的焦慮情況,出現便秘、失眠、發惡夢、情緒高低起伏等情況。除了破聲大罵,三催四請外,建議家長4個方法,面對小朋友的放假後遺症。
1. 正視孩子的情緒
剛剛過了一個行程豐富的假期,要回到常規返學放學做功課的日子,不論家長定小朋友,必然會有負面情緒。當小朋友表達不想返學的時候,家長不妨先放下批判的態度,容讓小朋友「呻一呻」,將內心的情緒,感受,想法都表出來,令小朋友明白到家長亦能夠「同理」他們的感受,減少負面的情緒。
2.逐步「收心」
放假期間,無論家長家小朋友作息的時間都肯定完全打亂,家長不妨提早一星期開始,逐步調整小朋友的睡覺時間,切忌一步到位,要設立緩衝期,讓小朋友的生理時鐘,逐步重回正軋。
3.善用故事時間
現今世代的小朋友幾乎機不離手,不少研究指出睡前使用3c設備,會令人難以入睡更有機會影響睡眠質素。與其硬性規定「收手機」,家長不妨利用睡前30分鐘的時間,與小朋友進行優質親子時間,挑選不同的繪本及故事書,透過伴讀的方法,既可促進親子關係,又可除代手機時間,一石二鳥!
4.以身作則
小朋友是家長的一面鏡子,作為家長,想逐步調整小朋友的日常作息,最好的方法是先以身作則,為小朋友樹立榜樣。如果家長仍然處於假期的生活狀態中,又豈能要求小朋友能夠調節心情,做好心態上的準備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