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哭鬧發脾氣 專家教你3招收服小霸王

在子女成長的不同階段,父母在管教上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,對於年幼的孩子,他們未必了解規範及行為的界線,又或是未能用言語去表達,更會出現反抗行為,令父母相當頭痛。

其實很多時,父母都會急於用最快的方式「管教」好孩子,會立即順從,又或是開口大罵,卻忽略了問題的根源,更沒有理解他們背後的原因。家長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前,應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,冷靜想一想孩子為何會這樣做,找出問題所在並了解背後的原因,比起打罵更為有效。兒童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行為問題,例如2歲前會有瀨尿、咬手指、扭計哭鬧等問題,而在2歲後則會開始出現社交問題如看到陌生人會退縮、講大話、孤僻及打架等。留意到近年不少兒童出現情緒問題或反抗的行為,而且更提早在幼兒K2、K3時出現,這跟父母安排太密集的興趣班有關。

 

切忌一哭鬧即順服孩子

 

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,如當眾扭計哭鬧等,建議父母不要立即制止,反而自己先冷靜下來,嘗試了解孩子為何會有這個行為,並專注怎樣去解決。例如在街上,父母可以安靜待在孩子身邊,等他哭完,在哭到累、透氣的一刻就即時介入,可以問他:「你哭得很厲害,你想要什麼?」待他冷靜下來,停止發脾氣,再跟他商量,讓他去想想,給他有限的選擇,也令他明白自己不發脾氣不哭鬧,父母就會聽。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當街哭鬧,為怕麻煩就會順服,令孩子覺得只要自己愈哭得大聲就愈有用,每次也會用同一做法。

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鏡子,育兒必先育自己,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,家長也要反思,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做過什麼令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,平日是否有正常、良好的訊息給予子女,緊記身教比言教更重要。

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,有以下3個正面管教技巧:

  1. 家長反思-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或情緒問題,家長先要冷靜自己,反思自己有否在日常生活將這些訊息帶給他們,找出問題所在。

 

  1. 給孩子專屬的親子時間-與孩子相處時,應放下工作或手機、電腦等,專心聆聽孩子的說話,因為當父母分心做其他事的時候,他會感覺到自己不受父母注意,因而做出一些反判行為引起父母注意。

 

  1. 尊重孩子,維護孩子尊嚴-要留意平日對小朋友的態度,是否對他尊重,孩子也會重視面子,父母在街上罵他,他也會感覺不被尊重、尊嚴被踐踏,更會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。

當孩子做錯或有不當行為時,不要先看到壞的方面,她指很多時父母都會「先批評」。這個時候要嘗試去鼓勵他,例如說:「其實我覺得你已經做得好好,不過我相信你下次可以再好啲……」之類的說話,去代替責罵及批評。

 

加入我們
為孩子開啟棋藝之旅吧!

預約免費試堂

填妥下面表格,港象棋團隊將會有專人致電聯絡試堂詳情。

私隱聲明 : 所有個人資料的處理均符合《個人資料(私隱)條例》條文規定,我們將不會向第三者披露任何個人資料。